今天是中華民族傳統佳節七夕,而江蘇或許是全國“浪漫含量”最高、擁有最多愛情傳說的地方——起源于東臺的董永七仙女傳說,流布于金壇、丹陽、太倉等地的牛郎織女故事,發軔于鎮江的許仙白娘子傳奇,以及濫觴于宜興的梁祝傳說和“舉案齊眉”佳話,讓這片水鄉大地上涌動著“甜蜜基因”。
2006年“董永傳說”入選國家級非遺,2021年東臺入選全國首批婚俗改革實驗區,并成為今年全國七夕文化示范活動主會場之一。七夕作為中國人的情人節有怎樣的獨特起源?“董永傳說”何以描繪愛情最美的樣子?今天下午,“愛語七夕 緣來有你”文化沙龍在東臺市圖書館舉辦,三位文化學者分享了“天仙情緣”背后的中國式浪漫。
“七夕節最早源于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,尤其是對織女星和牛郎星的信仰。在古代,星宿被賦予了人格化的形象,逐漸衍生出牛郎織女的愛情傳說。”中國民俗學會副會長張勃介紹。起初,七夕更多是與女性乞巧相關,女子們在這一天向織女星祈求智慧和巧藝,織出精美的織物。隨著時間推移,七夕的內涵愈發豐富,從單純的乞巧,慢慢融入了愛情元素。牛郎織女鵲橋相會、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深入人心,使得七夕成為象征愛情的節日。
唐宋時期,七夕節達到鼎盛,文人墨客留下了許多關于七夕的詩詞佳作,進一步推動了七夕文化的傳播與發展。在民間,除了乞巧,還增添了拜月、吃巧果等習俗,成為全民參與的重要節日。
連環畫《天仙配》 戴松耕 戴一鳴/繪
全國各地與七夕、愛情相關的傳說有很多,為什么偏偏“董永傳說”能流傳至今、家喻戶曉?在省文史研究館館員戴珩看來,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有其獨特魅力,“它不僅包含了浪漫的愛情元素,而且七仙女被董永的孝道所感動,下凡與他結為夫妻,愛情與孝道的結合,讓故事更具感染力和教育意義”。
東臺市文聯原主席、國家一級作家薛德華梳理,關于董永最早的文獻記載出現在西漢末年劉向編撰的《孝子圖》中;三國時期,魏曹植在《靈芝篇》中也寫了董永的故事;東晉史學家干寶把董永故事收在《搜神記》里,他根據民間傳說,經過加工整理,寫成了《董永》篇。如今,在西溪南邊的古丹陽村就有一個“董家垛”,據說為董永的出生地;在西溪北面有一個小村莊,叫“傅家舍”,據說是董永父親替此處姓傅的地主干活時曾生活的村子。現在,村子里的人仍以傅姓為多,董永曾到大地主曹長老家當過雇工的“曹家大院”亦在附近。
東臺發繡 圖源視覺中國
愛情恒久遠,佳話永流傳,董永傳說也融入時代發展、譜寫了傳承新篇。近年來,東臺市在西溪古鎮圍繞孝賢文化和愛情傳說兩大主題,設計建設了董永七仙女文化園。今年“我們的節日·七夕”主題文化活動期間,音樂會、讀書會、相親聯誼會、新型婚禮攝影展、無人機表演等精品活動遍布東臺全城,詮釋“乞巧”內涵的東臺發繡,和別出心裁的婚姻登記處,都是此次活動的亮點。
“七夕相關的傳統文化是我們這座城市的根與魂,也是維系東臺人情感的紐帶。老一輩人聽著董永與七仙女的故事長大,繡娘們握著發繡針傳承手藝,一代又一代的東臺人在這些文化中感受到了家鄉的溫度。”薛德華說,“而從發展層面看,這些傳統文化也是東臺的寶貴財富,我們把七夕文化和旅游、政務服務結合起來,不僅讓傳統文化‘活’了起來,還帶動了地方發展。”
唐宋文學家筆下的七夕詩詞
如何對傳統節日進行創造性轉化、創新性發展?戴珩補充道,七夕節的核心是對美好情感的追求、對家庭的重視,今天我們可以將這些理念融入現代婚戀觀、家庭觀的培育中,通過舉辦文明婚戀主題活動、家庭文化建設講座等,抵制天價彩禮、大操大辦等陳規陋習,讓傳統節日的精神滋養當代人的心靈,引導形成健康向上的婚戀新風。
由此,“變”與“不變”交織成七夕文化在時代中的動人風景。“我覺得七夕節的 ‘不變’是它與東臺這片土地的深度綁定,董永墓、繅絲井、十八里相送等地名和遺產是‘不變’的歷史坐標,讓傳說有了可觸摸的依托。”薛德華說。
“‘不變’在于七夕一直都是一個很好的情感紐帶,圍繞著人們對生活技藝的精進渴望,對真摯情感的永恒向往,它提醒人們在忙碌的生活中,停下腳步,關注愛情、親情等情感關系。七夕所代表的忠貞、堅守的愛情觀,在如今多元化的社會環境下,依然是人們向往和追求的美好品質。”戴珩說。
“變” 則在于今天人們為傳統節日注入了新的社會功能,讓傳統文化從歷史典籍、古老傳說中走出來,成為豐富民眾精神生活的鮮活力量:過去更多是長輩給晚輩講傳說,現在通過非遺雅集、文旅融合讓更多人沉浸式體驗;過去發繡是閨中技藝,現在成為新人的定情信物、城市的文化名片。
現場有觀眾結合自身經歷或見聞,分享了凡人伉儷之間的煙火浪漫:照顧植物人丈夫的勵志博主,舉行書香婚禮的年輕夫妻,相互攙扶相濡以沫的白首夫妻……
在戴珩看來,周恩來、鄧穎超夫婦在革命戰火中的愛情,“守島人”王繼才、王仕花夫婦“以島為家”的漫長廝守,將伉儷情深升華為家國情懷,尤其難得可貴。張勃認為,愛不僅要大聲說出來,更要矢志不渝地堅守,陪伴才是最長情的表白。而不論慶祝節日的形式如何演變,人們對忠貞愛情的追求,對平安喜樂的期盼,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從未改變。愛在七夕,更在朝夕。
新華日報·交匯點記者 馮圓芳
附:七夕甜蜜問答,看看你答對了幾個?
問題1:東臺“董永傳說”相關地名有哪些?
答案:石臼湖、鳳凰泉、辭郎河。
問題2:七仙女下凡時使用的“羽衣”象征什么?
答案:對自由的向往與犧牲精神。
問題3:七夕別稱知多少?
題目:七夕除了“中國情人節”,還有三個雅稱是什么?
選項:A. 乞巧節、女兒節、七姐誕
B. 上巳節、中元節、重陽節
答案:A(乞巧節、女兒節、七姐誕)
解析:七夕因古代女子乞求智巧得名“乞巧節”,也是女性祈福的“女兒節”,部分地區稱“七姐誕”。
問題4:七夕“巧果”的寓意
題目:七夕傳統食物“巧果”象征什么?
A. 愛情甜蜜
B. 心靈手巧
C. 長壽安康
答案:B(心靈手巧)
解析:巧果是女子乞巧時制作的點心,寓意祈求織女賜予聰慧技藝。
問題5:詩詞中的七夕意象
題目:“金風玉露一相逢,便勝卻人間無數”出自哪位詞人筆下?
A. 李白
B. 杜甫
C. 秦觀
答案:C(秦觀,《鵲橋仙》)
解析:此句以“金風玉露”比喻牛郎織女相會的珍貴,贊頌超越世俗的愛情。
問題6:七夕星象趣味考
題目:七夕夜“牛郎織女星”所在的星座分別是?
A. 天鷹座、天琴座
B. 獵戶座、天鵝座
C. 金牛座、雙子座
答案:A(天鷹座牛郎星、天琴座織女星)
解析:牛郎星與織女星隔銀河相望,是夏季大三角的組成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