連日來,連云港市灌南縣圍繞文化文藝、體育健身、鄉村振興、暑期公益等多個領域,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文明實踐活動,讓文明之花在灌南大地處處綻放。
文明實踐+文化文藝:奏響交流與惠民樂章
灌河流域“四市五縣”的文藝工作者齊聚灌南,為這里帶來了一場文化的盛宴。8月19日,“同飲灌河水?共繪丹青卷”書畫聯誼展和交流筆會在灌南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開啟。來自沭陽、漣水、響水、灌云、灌南的書畫家們以筆為媒,在宣紙之上盡情揮灑才情。書法筆鋒剛勁有力又不失靈動,繪畫題材豐富多樣,有展現灌河風光的壯美山水,也有描繪風土人情的細膩場景,每一幅作品都飽含著對家鄉的熱愛與對時代的禮贊。
夜幕降臨,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廣場成為歡樂的海洋。2025 年灌河流域“四市五縣”文化聯誼活動暨“茉莉花開 活力灌南”廣場文化演出周開幕式盛大舉行。舞臺上,燈光絢爛,節目精彩紛呈。歌伴舞《為幸福奮斗》瞬間點燃氣氛,舞蹈《映月》舞姿靈動婉約,男聲獨唱《莊稼漢子》唱出勞動人民的豪邁,小戲《七月七》演繹浪漫傳說,灌南的魔術《幻影》帶來奇幻體驗。從8月19日到8月25日每晚19點,七場特色演出陸續登場,涵蓋本土文藝匯演、文化走親交流、全省優秀作品巡演等,滿足不同觀眾的文化需求。
不僅如此,為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,由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的“茉莉花開?家門口賞好戲”—— 全省優秀舞臺藝術作品和優秀群眾文藝作品巡演(灌南縣專場)也在市民文體中心激情上演。灌南市民在家門口也能欣賞到全省高水準的藝術表演,感受藝術的魅力。
文明實踐+體育健身:全民參與共享健康活力
8月初,2025年灌南縣“全民健身日”啟動儀式暨職工運動會精品體育項目展演在縣體育館舉行。此次活動由多部門聯合主辦,吸引了全縣各體育社會組織8支代表隊、近 1000 名健身愛好者參與。活動現場,健身愛好者們以飽滿的熱情展示了各類健身項目,融合傳統與現代的表演令人目不暇接。展演結束后,科學健身知識講座環節為參與者和公眾普及科學健身理念與方法,將健康知識送到群眾身邊。與此同時,全縣11個鎮同步啟動“全民健身日”主題活動,開展門球、羽毛球、健身跑、氣排球等各類健身活動14場次,預計惠及群眾8000余人次。此次活動充分展示了灌南縣全民健身事業的成果,營造了濃厚的全民健身氛圍。
此外,為迎接省運會,灌南縣“迎省運”夏季足球聯賽在鹽河體育公園足球場激情開賽。來自全縣各行各業的 12 支代表隊參賽,采用9人制賽制,34場精彩對決讓足球愛好者們盡情揮灑汗水,展現頑強拼搏與團結協作的精神,進一步推動了全民健身熱潮,助力體育事業發展。
文明實踐+鄉村振興:文化與產業共促發展
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,灌南縣積極探索文化與產業融合的發展模式。8月16日至17日,在2025年蘇貨嘉年華活動中,灌南縣非遺保護中心的“灌小南”文創以及縣農發集團的“虹球”“果仨旺”“麗莎”等知名食用菌品牌農產品精彩亮相。新農人許睿在“新農人路演”環節,向大家推介灌南鄉土文化和特色農產品,分享品牌創業歷程,展現灌南新農人的風采。活動期間的蘇貨新農人供需對接會,為農產品產業發展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平臺,電商運營專家分享的經驗做法也為新農人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。
此前在4月份舉辦的2025 大運河自行車賽(灌南站)暨“精彩非遺 助力文明”踏春游園會上,灌南湯溝酒釀造技藝、面塑等二十余項省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集體展示。手工技藝傳承人現場創作,中醫藥傳承人現場義診,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開展環保倡導、非遺知識科普等服務。此次活動將非遺與文明實踐、體育賽事相結合,展現灌南文化軟實力的同時,也助力文旅體產業融合發展。
文明實踐+暑期公益:關愛成長守護多彩假期
為解決家長的后顧之憂,促進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長,灌南縣開展了以心有所“暑”不負所“托”為主題的2025年“公益暑托服務”項目,在全縣11個鄉鎮共開設12個點位,實現鎮街全覆蓋。7月7日,灌南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暑托服務點正式開班,采用“基礎托管 + 特色課程”形式,除作業輔導、閱讀指導外,還邀請專家開展心理健康教育、中醫文化體驗、應急救護培訓、環境保護等特色課程,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,掌握自防自護自救技能,拓展文化知識。 新安鎮的暑托服務精心設置課業輔導、閱讀分享、剪紙藝術、科學實驗等課程。志愿者通過趣味問答、小組競賽等方式輔導作業,閱讀課上孩子們圍坐共讀經典,剪紙課堂上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手把手教學,讓活動室變成“民俗文化小課堂”。百祿鎮開班首日恰逢“七七”全面抗戰爆發紀念日,孩子們在聆聽暑期安全須知后,參與非遺紙傘彩繪,觀看紅色經典影片,在活動中深化愛國情懷。其他各鎮均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(站)紛紛開展各具特色的公益暑托服務,涵蓋課業輔導、安全教育、法治宣傳、手工制作、科普實踐等內容,為孩子們打造一個安全、快樂、有意義的假期。
灌南縣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,真正做到了以文明實踐點亮人們的生活,讓文明之光照亮灌南的每一個角落,為城市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。(王林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