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來,南京市浦口區聚焦城市管理最薄弱處、最復雜處、最細微處,聚力在“精”上做文章、在“細”上下功夫,全面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,開展背街小巷專項整治行動,解決老百姓“家門口的煩惱”,推動城市功能品質提升。
新建的黃山嶺路口袋公園
持續深化系統施治,聚力道路街巷管理重點
聚力環衛保潔“精細化”。以打造“最干凈浦口”為目標,不斷提升環衛管養精細化水平,按照“路見本色,道無積塵”工作標準,因地制宜完善人員機械配備,嚴格落實18小時巡回保潔+15分鐘快速處置機制,實現主干道機械化清掃率達100%,道路整潔優良率達到90%以上,城市整潔有序。
新能源機掃車進行精細化保潔作業
聚力市容管理“常態化”。緊緊圍繞“四清、四拆、四整治”城鄉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再加碼,緊扣重要節點、緊抓關鍵部位、緊盯難點問題,全域開展“門前三包、流動攤點、車輛亂停、圍擋破損、城市牛皮癬、建筑垃圾偷倒、僵尸車、污水亂排”等專項整治行動,常態嚴管破除回潮反彈、根除問題病灶。
聚力設施管護“標準化”。從“井蓋、路牙、路燈、垃圾箱、隔離墩、公廁、標志標牌”等城市小部件著手,建立網格化巡檢、應急性搶修和動態性監測等機制,加快推進失管市政、綠化設施移交工作,確保各類管養設施外觀整潔、運轉良好。
持續優化管理模式,打通道路街巷治理堵點
踐行靠前服務,推進市政基礎設施建管協同。針對市政道路、綠化設施移交“真空期”管理失序問題,依托區級議事平臺,打破協同壁壘,相繼完成35個“建成即移交”項目全過程介入、28.36萬㎡“門前至路牙”設施統一化接管、7627個隔離設施規范化管理,對104處路名牌、15處橋名牌實施了“并桿”優化改造,累計整治主城區桿、箱、牌189處,源頭化解一批城市街角盲區、紅線模糊邊界失管問題。
堅持多措并舉,助力老城區“停車難”紓困破局。通過開展占道“僵尸機動車”專項整治、盤活道路臨時停車泊位、深挖閑置地塊停車資源、推進停車資源錯時共享等舉措,進一步整合區域停車資源,打造共享停車便利圈。2024年完成龍華路地鐵站、白云巷等4處共享場景打造,新增11處機關企事業單位全時段共享停車泊位,共計新增各類停車泊位4658個,進一步緩解老城區停車難題。
改造后的新理想佳園停車場
持續推動有機更新,打造道路街巷服務亮點
抓好背街小巷環境綜合整治。將背街小巷整治作為重點民生項目,以“疏解整治促提升”為目標,從地面到立面進行“漸進式”微改造,2024年相繼對江中巷、珠海路、新北路、旭晨路實施人行道及道路改造、店招整治、外立面管線序化等整治工程,不斷補齊城市治理短板,打造城市小微公共空間治理品牌。
抓實全域“廁所革命”。在新改建城鄉公廁165座的基礎上,不斷深入摸排需求,延伸服務半徑,因地制宜優化公廁布局,在全區公廁管理標準化、“適老適幼”便民設施普及等方面不斷發力,2024年完成主城區15座公廁無障礙設施改造,2025年計劃再改建農村公廁4座,目前已竣工1座,進一步提升城市公共服務品質。
改造后的永寧街道大橋社區郭云組公廁
抓細設施管養提質增效。聚焦主責主業,全方位完善各類市政設施精細化管理服務,2024年完成康安路邊側綠地、主城區建筑退讓紅線區域等11個園林綠化擴建項目整治,完成二條巷等78處問題點位的無障礙“小改造”、274處行道樹樹池整治提升、復劃道路標線3800㎡,打通11條影響群眾出行的“斷頭路”。